读诗使人灵秀

期次:第9期       查看:466
 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:“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灵秀,数学使人周密,科学使人深刻,伦理学使人庄重,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,凡有所学,皆成性格。”读诗使人灵秀,再没有比这句话更准确的了。
  诗歌是语言文学中最璀璨的花朵,她具有语言美、形式美、意境美、抒情美、含蓄美、韵律美。诗的内质就是灵秀。正因为诗歌具有无穷的魅力,生活中,人们通常把最动人、最绚丽的现象称为有“诗意”。
  诗歌是最简捷而又最深奥的文字组合,每行诗句,都凝聚着诗人的心血、智慧和才华。一个灵秀的人,一定是含蓄优雅、洒脱睿智的人。因此灵秀的人非常接近于一首诗。当然,不一定非要会写诗,我们才去读诗;不一定非要完全理解诗意,我们才去读诗。朦朦胧胧,雾里看花,并不会降低诗歌的魅力。你我满腹的心事,或许一行诗句就能把它解决。千言万语,或许不如一句诗更扣动心弦。
  哪怕是短暂的一分钟,我们就能读一首好诗,走进诗的天地,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,何其鲜美!世上最廉价和最宝贵的投资,不过如此。
  诗歌是情感的汇聚,不同的诗歌在不同的人心中激起不同的涟漪。黎巴嫩著名作家纪伯伦说:“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。它是从一个伤口或是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。”读诗可以陶冶情操,增强美的获得感,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,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。
  读诗是一种享受。大多数诗押韵,读起来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,读诗如同演唱音乐,或低沉,或轻快,或忧郁,或粗犷,或柔婉,或激昂,皆成旋律。即便是不押韵的诗和散文诗,那精炼优美的语言,精巧严谨的结构和充盈在文字间的情感,同样需要借助我们的声音来欣赏。因此,读诗最好要反复朗读,读到朗朗上口,熟读成诵,眼看、口诵、耳听、脑想,甚至辅以姿势动作,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出诗的情感。一旦进入诗所创设的优美意境之中,就如抵达神往已久的圣殿与乐园,登临梦寐企及的峰巅,简直妙不可言。
  读诗可以锤炼我们的语言。孔子说:“不学诗,无以言。”文学首先必须是语言的艺术。诗的语言是最精炼、最优美的。平时所说的“诗一般的语言”,指的就是某些诗之外的文章或人物的语言像诗一样精炼、优美。俗话说: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写诗也会吟。意思是胸中积累了大量的唐诗名篇,自然就具备了诗的语言和诗的底蕴。无论你从事什么样文体的写作,只要多读诗,你就是找到了语言的金钥匙,写的文章自然清新优美。人一旦具备诗的语言,举手投足之间自然呈现灵秀气质。
  读诗可以提升想象能力。没有想象就没有诗。在诗歌中,诗人往往会把几种互不相关的事物,通过想象,像一根线连接无数的珠子似的串起来,形成一个绝妙的统一体。因此,读诗一定要展开想象的翅膀,把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、形象生动的画面。有一首童诗《小鸟音符》道:“小鸟,小鸟/你们为什么/在电线上来回跳跃/明白了,明白了/你们错把电线当成五线谱了。”诗人多么富有想象力啊。读到这里时,自己的想象力也会插上翅膀,驰骋在诗人所营造的意境里。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,一定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人,也一定是一个具有灵秀气质的人。
  腹有诗书气自华。读诗与不读诗,读诗多与读诗少的人,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涵养是绝对不相同的。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吟唱,读诗的过程,就是塑造心灵的过程。读诗能使无知者远离浅薄,使自负者变得谦虚,使粗俗者变得儒雅。读诗使人灵秀,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是在长期朗读诗歌中潜移默化养成的。长期读诗,经年累月,不断汲取诗中的营养,不知不觉中诗意熏陶了至纯至真的情感,澄澈了心灵,完善了自我,成就了一种理想的人格,养成温文尔雅的气质:目光变得更加清澈有神,面庞更加柔和宜人,举止更加优雅得体。这种气质美比起外表美来要耐看得多。正如伏尔泰说:“美只愉悦眼睛,而气质使灵魂入迷。”一个长期经诗歌洗礼的人,注定是一个情感丰富洒脱睿智的人。
  上善若水,诗心亦如流水,流水不争先,读诗人的生命是安静的,看淡人世间的功名利禄,挣脱了心灵桎梏。爱诗的人一定爱自然。自然可以净化人的心灵,让人返璞归真。喜欢诗的人往往把生活读成诗,对生活,真心投入,用心欣赏,心里充满着美好;对世人,不装腔作势,不趋炎附势,总透着一身的诗书气。
  诗歌是一颗夜明珠,照亮精神的夜空,赶快读诗吧。
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湖北阳新电视大学  汪翔